暑假,是治愈孩子厌学的黄金时段
来源: | 作者:启明心理 | 发布时间: 36天前 | 28 次浏览 | 分享到:

01

中午十一点的阳光透过窗帘,小张(启明来访,已匿名)的妈妈看着仍在熟睡的儿子,深深叹了口气。这是暑假的第三周,孩子已经彻底昼夜颠倒,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书桌上的暑假作业原封未动,而手机电量却每天都在告急。 

图片这样的场景正在无数家庭上演。但您知道吗?这段没有考试压力的暑假时光,恰恰是帮助孩子走出厌学阴霾的最佳时机。比起开学后的亡羊补牢,暑假这两个月,才是真正能治本的"黄金干预期"

02

为什么暑假如此特殊?

暑假之所以成为干预厌学的黄金期,关键在于它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心理缓冲带"。当卸下考试排名的重压、暂别课堂竞争的氛围,孩子们紧绷的神经终于获得喘息的空间。这段没有新课业追赶的时光,就像按下暂停键的跑步机,让疲惫的"心灵肌肉"得以修复。研究表明,持续的学习压力会导致大脑前额叶功能抑制,而两个月左右的规律休整能显著改善这种状态。

更重要的是,暑假打破了"-"两点一线的单调循环,为重建亲子连接创造了天然契机——没有作业deadline的干扰,没有晨起赶课的匆忙,家长得以用更从容的姿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种在放松状态下建立的情感联结,往往能触及到厌学问题最核心的创伤点。正如园艺师知道,移植受伤的树苗必须选在生长季的间隙,治愈厌学也需要这样一个既非严苛管教、又非完全放纵的过渡期。

图片

可惜的是,在这个关键时期,家长们常常陷入两个极端误区:要么把孩子塞进各种补习班,让暑假变成"第三学期";要么放任自流,让孩子在自我放纵、手机成瘾里越陷越深。  

第一种家长像极了来访王女士。她给厌学的儿子报了四个补习班,从早八点到晚六点排得满满当当。"想着趁暑假把落下的功课补上",结果开学前两周,孩子突然拒绝出门,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启明心理师说:"这就像给受伤的腿绑上沙袋强行跑步,只会让伤势恶化。"  

另一种家长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来访李先生的儿子整个暑假昼夜颠倒地打游戏,他想着"孩子辛苦一学期了,放松放松也好"。结果开学,孩子上课根本无法保持清醒听课效率自然无法保证。更糟的是,长期脱离现实社交,孩子变得害怕和同学相处,厌学情绪反而加重了。  

03


其实,治愈厌学就像调理虚弱的身体,既不能大补,也不能完全放任。智慧的家长都懂得把握这个"疗愈窗口期"。 

启明心理师建议,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重建生活节律,修复亲子关系,重燃学习兴趣。比如每天固定时间全家一起准备三餐,周末组织家庭电影之夜,或者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控制孩子使用手机时间的同时家长也适当减少手机娱乐。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恰恰是治愈厌学的良药。  

启明心理师分享了一个成功案例:有个严重厌学的来访,家长暑假没有报任何补习班,允许孩子睡到自然醒上午适当学习,下午一起出门打球逛科技馆等,晚上则是一起看纪录片,每天允许孩子在固定时间使用手机,且安排全家旅游。两个月后,孩子不仅作息规律了,还主动整理了下学期的预习笔记。"关键是要让孩子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掌控感。"咨询师说

这个暑假,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不必急着把孩子赶回书桌前,而是先陪他们找回生活的实感。当孩子感受到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时,厌学的阴霾自然会慢慢散去。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握好这两个月天的黄金时光,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

图片

暑假家长小贴士:

这个假期,试着把"学习任务"变成"生活探索"。每天留出1小时专属亲子时间——可以是一起做早餐、傍晚散步,或讨论电影和综艺。关键是不谈成绩与学习,只聊生活与感受。周末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或大自然,让知识""起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强行管制更有效。记住:您的陪伴和理解,比任何补习班都更能重燃孩子的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