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像镜子一样呈现出在生活中看到的东西,我们的共情能力也会因为生命早期的经验而相应地扩展或收缩。我们因为痛苦或害怕而哭泣时,他人告诉我们流泪是不对的,或是一种脆弱的表现如果我们的养育者总是不专心、抑郁或者满是愤怒和怨恨,他们给我们呈现出的那面镜子只能照出被扭曲的现实。
通过这面镜子,我们只能看到一幅扭曲的、不切实际的自我图像。还是孩子的我们绝对没有办法知道自己看到的画面其实是扭曲变形的,所以开始相信这些反射的画面是真的,我们的自我意象也开始跟从这面子中看到的裂痕相协调。如果我们的父母或监护人能在我们受伤时给予真心关注,细心地照料我们的伤口,用充满爱意的语气跟我们说话,通过他们的言语和行动让我们知道他们能理解我们感受到的东西(这样就呈现出了一面准确的镜子),我们就会感受到被接纳、被理解,并逐渐获得信心来表达越来越多样的情绪。如果我们所注视的镜子是清晰的、未被扭曲的,那我们就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如果我们照的是一面有裂痕的镜子,我们会看到一副混乱的画面,很难弄清楚我们自己的感受。而如果镜子反射回来的画面是清晰真实的,我们就能看到我们真正的样子,认为我们的情绪都是合理有效的。镜映是一个很难解释的概念,但是我发现生活中的这个真实例子总能帮助人们理解这个过程。女儿小时候病得很严重,需要做好几次手术,还要住好多次院,她的医生觉得是她肠道有问题。女儿身体瘦弱,经常疼得厉害,所以没法跟她的朋友们一起奔跑玩耍,别人做游戏时也不能带她。她5岁的时候,几个专家发现她有第三个肾脏,做了8个小时手术拿掉了多余的那个。女儿出院回到家的几个礼拜之后,有一次我在她房间门口停下来想看看她怎么样了。从门缝里,我看到她坐在床上,拍着自己的后背:“嘘,没事的,宝贝,”她用一种安慰和确认的声音对自己说,“所有的事情都会好起来的,妈妈会照顾你的。”听到我5岁大的女儿用妈妈般的温柔语调和满心关爱来安抚自己,这让我知道了镜映的力量。女儿知道她是被爱着的,也相信她值得拥有这份爱,所以她能重复她妈妈在各种情况下跟她说过很多次的话,以此来照顾自己。每当我们被共情对待,即人们能准确地理解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并能敏感地给出回应时,我们就知道我们值得被如此温柔相待。我们对自己的共情能力也会快速提升,因为我们自己能映出外部世界告诉我们的自我价值。随着我们不断成熟,思维脑逐渐掌控绪脑,我们会逐渐想去给予我们曾给予的东西,把我们自己感受到的信任、信心和爱再镜映给这个世界。如果我们没有感受到被爱,我们的感受一直被无视,那我们就不知道如何来安抚自己。所以,当他人受到伤害或遇到困境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很难去给予安抚。因为这时,我们只会呈现出我们曾受到过的忽视和不被关心,我们的关注点还停留在我们自己的那些尚未被满足的需要和渴望上。但是,人们的韧性很不可思议,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一天,我们从不会停止学习。如果被给予共情和正确的指导,那些童年阶段情绪很匮乏的人也能学会如何表达他们的情绪,扩展他们的共情能力。当然,这就是我们跟黏菌、毛毛虫、鸟类、大象和类人猿的不同之处。所有的生物都有产生共情的脑回路,但是,只有人类拥有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告诉他人自己想法的能力,以及感到伤心或迷失时向他人求助的能力通过共情,我们能够克服恐惧,学会相互之间如何重新建立连接。那些确信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也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努力的人们来到我的咨询室。他们告诉我,自己不知道如何表达想法和感受,有时他们甚至觉得自己已经失去了感受的能力。虽然他们对我也不敢抱有任何希望,但还是敞开了心扉,呈现出了自己的绝望。跟随着他们独有的经历,同时也坚信一段充满共情的关系能够疗愈最绝望的受伤灵魂。
陪他们一起把磨损的神经回路重新包裹好、连接上,让共情得以自由流,而且往往是第一次的流淌。共情是可以被培养的。我们可以从与人的相处中发展、培养共情力。在心理治疗中、在婚姻中、在友情中,我们会逐渐认识到:共情可以加深个体对自己的感知,加强自己与他人的连接。学习如何表达共情,学习如何诚实、坦白、宽恕地对待自己和他人,是我们最重要的学习功课。如果希望改变、成长,做最真实的自己,我们就必须学会在人际关系中实践共情。因为,如同爱、宽恕、诚实,在我们想要收获前,应该先懂得怎样给予。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图文只为交流分享,源自网络的图片与文字内容,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有疑问敬请联系我们,我方将在24小时内撤销版面,联系电话:0512-65723873)转载已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