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结束前疯狂赶作业,这说明了什么?
来源: | 作者:陆宇光 | 发布时间: 255天前 | 506 次浏览 | 分享到:

这两天临近暑假要结束了,来启明心理做咨询的许多家长告诉我,他们的孩子这两天在家里疯狂的赶作业,并对此有所抱怨,抱怨孩子在暑假里只想到玩了,没有按照计划每天把作业做掉。但根据我的经验,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要到最后的几天才把作业做完,许多事情都要到截止日最后几天才把事情弄完,这里面有一条心理学的定理,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定律指出,当一个任务有明确的截止日期时,人们往往会在这个时限内把时间填满,而且通常会在最后一刻才完成所需的工作量。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倾向于将任务量扩大至可以利用的时间的极限。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工作中,也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假期的作业,论文的提交,复习考试的准备,等等,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个事情。

01

暑假开始时定的计划到哪里去了?
学生在六月底七月初的时候都会信心满满的对今年的暑假做一个安排,比如每天做多少作业,还信心满满的在很短的时间内准备把作业做完。家长呢,也会觉得孩子的计划不错,大家都怀着美好的愿望。但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就常常发现执行不了,最后的结果也让人失望,孩子在假期结束前疯狂的赶作业,这种状态下,学习效效果是非常差的,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情绪状态也不好,相互的抱怨。所以看到学生在暑假开始定的种种计划,我常常会笑笑,基本上是忽悠自己,也忽悠父母。因为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去定计划并执行计划,这种技能并进行有关的指导和训练,他们定的计划大部分都是想当然。想当然定出来的计划要被完成的可能性是很少的。

02

为何计划常到最后证明是忽悠自己和父母的?
只要看看学生制定计划的一个过程就会明白了,学生在制定暑假计划的时候,大部分会这样做,脑子里稍微想想然后大笔一挥就好了,用时不超过十分钟,心情还是比较得意的,实际上面头脑中还充满着幻想仿佛做这些计划都会被很好的执行,有一个好的结果。像这种定计划的方式,本身就是一个对自己的忽悠,再加上家长也很少会对孩子的计划进行思考和指导,比如说作业的量到底多不多?每天这样做,孩子能不能够接受,是否做得到?做作业和玩,如何进行平衡?会出现什么问题?做过程当中会有什么困难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孩子是不是对自己的计划给出了某种承诺?没有承诺的计划,基本上是忽悠,因为我们内心对有承诺的东西都不一定完成得了,更不要说没有承诺了。


03

什么样的计划会被执行?
启明心理的经验告诉我们:考虑过很多因素定的计划以及对计划的执行的过程和结果都得到承诺。这样子的计划才会真正得到执行。定计划和执行计划是我们自我管理的一种很重要的技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个用于定计划和执行计划的方法,简称PDCA
PDCA循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管理中的方法论,它包括四个主要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
‌计划(Plan)‌:这是PDCA循环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目标并制定行动计划。在这个阶段,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分析当前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然后制定实现目标的详细步骤和方法。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资源、时间和人力等方面的限制,并明确每个人的责任和任务。

‌执行(Do)‌:在执行阶段,按照计划和步骤进行实施,确保目标的实现。这个阶段需要监督进度,确保计划按照预期进度进行,同时解决问题,收集和记录实施过程中的数据和信息。‌

‌检查(Check)‌:检查阶段主要是评估结果的阶段。通过对比实施结果与预定目标,认真检查计划的执行结果,确定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检查的方式包括自检、互检等

‌处理(Act)‌:处理阶段是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标准化,对失败的教训进行纠正和预防。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没有标准化和制度化,就不可能使PDCA循环转动向前。‌

所以说真正要制定一个可以被执行的有效的计划是需要进行深入思考的,进行深入思考,并按照某种好的方法去制定计划,这实际上是我们学生要学的一种技能,这种技能对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利的,可惜的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家长都很少去教导这样做,而只是提出了一个空的要求。


04

什么样的学生才会真正执行计划?

一个计划的被执行,还涉及到一个人个性当中的自律,缺少自律的人哪怕计划定的再好也没啥用。真正执行计划的学生都是那种具有自律素质的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当中,还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而不是抱怨和放弃的人,这些学生不光自律,而且是智慧的,只是说这些学生是少数人,而且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可以取得某种成就的少数的学生,因为他们具有了人生当中获得成功的基本素质。启明心理认为:培养孩子的智商和情商

05

制定学习计划的一些小建议

帕金森定律也称为最后通牒效应。应对的策略包括思考制定详细计划、采用时间和计划管理工具、设立小奖励机制以自我激励、寻求他人的支持和监督,培养自律完成计划,启明心理认为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管理时间和任务,避免在最后时刻才开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