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正在成为一种“认知退化剂”
来源: | 作者:启明心理 | 发布时间: 247天前 | 1237 次浏览 | 分享到:

你们今年过年做客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么一个现象:

大家坐在一起想要聊点什么吧,一时间脑子里竟也想不出聊什么,于是各自拿出手机开始刷短视频;

或是绞尽脑汁,说了一句,“欸!你看过那个谁谁谁的视频吗?”

有一次吃饭我坐在小孩桌上,大半桌的小孩在聊网络热梗,一个小孩说:“啊哈哈,你算是踢到棉花啦。”

逗得所有小孩都笑了,我也在一旁笑,但一个奶奶问:“你们在说什么这么高兴?”

这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孩子和老人之间,上网的和不上网的人之间,就像是生活在两个世界。


01

前两天中国青年报发布了一篇文章“一张嘴就词穷,研究生也头疼?大学教授提醒:要警惕...

里面提到一提笔就忘字,一张嘴就词穷已经成为现代年轻人的通病了。

超半数受访青年表示感觉自己近几年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下降。

“有时话就在嘴边,但不知道怎么说,磕磕绊绊的,显得底气不足”

“感觉脑子有点‘短路’,虽然有很多话想说,但吭哧了半天,也没说出完整的句子”

00后研究生小李对自己“词穷”的表现有着清楚的认识,但她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我想这组数据也许能解释一部分原因

我们每天和家人说话的时间加起来可能连30分钟都不到,但我们竟然有1.57个小时在刷着和我们生活/工作可能毫无关系的短视频。

几乎所有的网民都会使用短视频APP,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不断滑动刷新的短视频之中。


02

经常看短视频的人会有一种感受:有趣的内容越刷越多,一直刷一直爽,不知不觉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这是因为短视频的内容大部分简单直白,还配有曲调明快、节奏动感的「洗脑神曲」。

这样短平快的闪屏和信息轰炸,带来了持续的、高强度的视觉和听觉刺激,刺激大脑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让人沉浸其中,越刷越快乐。

加之短视频平台本身的机制就是「回音室效应」,让人逐渐上瘾。

你点击过什么,算法机制就会一直推送同类型内容给你,点的越多,类似内容就给你推送的越多,让你刷到停不下来。

而这种对大脑持续的、高强度的刺激,会逐渐拉高大脑对信息刺激的耐受阈限值。

当我们在刷第一条抖音前,我们的大脑对“刷抖音”这件事情,是没有奖励预期的,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抖音里有什么。

当我们刷第一条抖音时,我们会忍不住发出真好玩、真有意思、真好看之类的感受,这个时候多巴胺这个“小恶魔”就开始登场了,它给了我们大脑第一颗糖。

而这不仅仅是一颗糖的问题,这犹如打开了潘多拉之盒,我们的大脑会想要第二颗、第三颗……

我们大脑要的糖会越来越多,我们必须做出比之前更多的行为才能拿到更多的糖,于是我们就会一直刷到停不下来,大脑的成瘾机制就这样形成了。

图片

从这个角度说,刷抖音成瘾,和吸毒没有本质差异。

2010年1月,在苹果的发布会上,史蒂夫·乔布斯推出了iPad。

乔布斯用了90分钟解释了为什么iPad是看照片、听音乐、上iTunes U课程、浏览Facebook、玩游戏、使用数以千计应用程序的最佳方式。他认为人人都应该拥有一台iPad。

但他从来不让自己的孩子使用这台设备。

在2010年底,乔布斯接受采访时说:他的孩子从没用过iPad。孩子们在家里可以用多少技术,他做了限制。

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的科技巨头身上。Twitter的创办人之一,埃文·威廉姆斯给自己两个儿子买了数百本书,却不给他们买iPad。

生产高科技产品的人,却从不让自己的孩子用这个产品,这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03

我为什么说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认知退化剂”,不仅是它对我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和它本身的成瘾性,更加重要的是它正在让我们的脑功能退化。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用进废退。

如果我们不常常对接收到的好的认知信息进行加工和练习,哪怕原本是个熟练的操作工,也会因为对零件的陌生而不知所措。

这个过程就是认知退化。

图片

众多研究证明,每天独自使用电脑、电视和手机电子屏幕超过 1 小时的孩子,其大脑白质发育水准明显低于其他儿童,而大脑白质是影响语言、读写与认知等学习能力的重要物质。

如今「刷短视频」代替了阅读、社交(这里指的社交是指面对面用语言沟通)等娱乐活动,而我们的认知能力正是通过这些活动来发展的。

短视频的信息碎片化、话题转换快、获取便捷,让人的思维常年处于快速运转状态。

如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T·威林厄姆所认为的:「无论科技提供了何种体验,人们都能立刻获得这样一种感受:不必等待。

而长期接触数字科技的后果并非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是无法忍受无聊。我们总会期待听到、看到、读到有趣的东西,希望不需要怎么努力就能获得有趣的体验。」

当孩子们沉浸在及时的、毫不费力的快乐中,自然而然会对生活中那些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快乐的行为比如读书、运动等失去兴趣,长此以往将会失去自主思考能力。

所以,也许你已经发现自己或孩子在阅读一本书、分析一道难题时变得浮躁不安,无法专心,动不动就想拿起手机点点点。


04

该怎么对抗这种“认知退化”

首先,重拾需要长时间注意的活动。

买一本好书,准备一张拼图或积木,又或是花半天时间去做手工,这些活动都需要我们投入较长的时间和精力。

可能在开始的时候会静不下心来,但不要担心,这是正常的,因为大脑习惯了高强度的刺激,一时间确实也看不上这种“细水长流”的活动。

一定要把手机放下,拿远点,这个过程需要我们自己坚持下去,可以寻求身边父母或伴侣帮助监督。

其次,可以适当看一些高质量的长视频,例如MOOC的免费课程,或是纪录片等。

最后,多暗示自己刷短视频对自己的危害。

跟着我念:短视频刷多了会变笨,短视频刷多了会变笨,短视频刷多了会变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