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三个赞美的技巧,夸到人心坎里
来源: | 作者:启明心理 | 发布时间: 243天前 | 611 次浏览 | 分享到: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我们所有人从出生开始就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恋行为。”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人类天生需要获得认可。因此,很多人喜欢将好的“赞美”作为自我助推器,所以大家记得多夸夸自己,会变得越来越好!

我们每个人做一件事情,追寻一个理想,或者为一个目标而努力的时候,可能都会有一些实际的目的,但在这些实际的目的之外,其实还隐藏着我们被别人肯定和赏识的需要,也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所说的尊重需求。

虽然是“赞美”,也有让人“尴尬”的时候,你有没有过听到别人的赞美却总觉得心里不舒服,别怀疑自己的直觉,你可能是听到“有毒”的赞美了。

听到了“有毒”的赞美,却还是怀疑是不是自己误解了对方?
看到别人做了一件你觉得很厉害的事,但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赞美”?
总是下意识地贬低自己,认为自己没别人聪明,也没别人认真?
今天带大家一起认识一下,有效的赞美有哪些技巧,帮助我们识别“有毒”的赞美,同时学会如何更好地赞美别人,更是学会如何赞美自己。

01

赞美最基础的核心是发自内心的善良。

所有人都是喜欢被赞美的,赞美是非常非常容易被接受的,这根本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而有些赞美让人不舒服的原因在于,它并非出于赞美人善良的内心。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一些空泛的虚无的赞美会适得其反,令人反感,其实根本不存在的。

你打扮的美美的,出去参加一个聚会,对面走过来一个你不认识的女孩子,见到你说哇你好美呀,你会觉得她夸的内容没深度么?不会的。你知道她是逢场作戏,知道她可能见到人就说这句话,知道这句话完全没有营养,你依然会开心的。

被赞美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不管对方是否真的了解你,也不论这个特质你是不是拥有。

然而,我们确实也会遇到似乎对方是在赞美自己,但自己反而很方案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这并不“赞美”本身的不当带来的,而是其背后隐藏的目的令人反感。

例如你打扮的美美的,出去参加一个聚会,对面走来一个你不认识的男孩子,见到你之后把你从头到脚打量一遍,然后说:“哟,真漂亮啊。”这时候你就会觉得被冒犯了。并不是因为这个人夸你“漂亮”,而是你从他的夸奖中读到了他的潜台词,对你的无礼和性暗示。如果同样是一个不认识的男孩子,看到你之后对着你的眼睛说:“你今天的衣服很有品味”,你就不会有被冒犯的感觉。

同样的道理,一个平时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同事夸你新买的名牌包包很好看也会让人难受,因为他可能马上就要管你借钱了。一个满面堆笑却不常往来的亲戚夸你事业有成也会让人别扭,因为他可能马上就要找你帮忙了。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别人反感你夸奖的原因从来都不是因为夸奖本身,而是反感你夸奖背后的目的。只要你真的是在夸奖,而不是为了什么目的而夸奖,别人都是会开心的。

02

赞美具体化更显真诚

想让你的赞美效果倍增,就要学会具体化赞美。具体并且详细地说出让你印象最深刻、最想要赞美的一点。既能让人直接感受到你的真诚,也能让你的赞美一下子抓到人的心。

例如,说一个人演讲很棒,你就说:“你的演讲非常有思想性,特别是那一句......。”对方立刻体会到你对她演讲才华的真诚肯定。只有用心且认真的观察对方,才能说出他的优点,越具体表明你越关注对方。

对孩子的赞赏,尤其需要具体化,如果我们只是笼统的说:“孩子,你真聪明”!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聪明在哪儿,所以就容易骄傲自满。比如有次我的一位朋友称赞我的孩子,说他的字写的好工整,刚劲有力。那段时间,他写字就真的很用心,保持工整又刚劲有力。

我们很多人也许还不太熟练怎么让自己的赞美具体化,那么我们记住这几个容易学会小技巧。

1.借美好事物表达赞美。用一个高价值的东西去衬托对方。

比如:“我觉得你的眼睛好像就像琥珀一样,看上去非常温暖。“

2.借别人的嘴表达赞美。借助影响力更高的人说的话来评价。

比如:“上次听xx说你在设计方面非常有天赋,今天见了果然如此...“

3.在比较中表达赞美。

比如:“同样的话你说出来比我更有说服力,让人听了更容易接受...”

4.借具体行为和相关物上表达赞美。赞美这个人的选择,就是在赞美他。

例如看到女士佩戴珍珠项链,你可以这样赞美她:“你真有品味,珍珠项链显得自然高贵,英国的女王和王妃都最喜欢珍珠首饰...”


03

多鼓励,少表扬
什么叫”多鼓励,少表扬“呢?

我还记得自己从小到大每次出色地完成一件任务,都会受到来自老师或家长的表扬,但每次表扬只让我当时开心,过后满是压力。

因为我认为赞美我的人关注的是我最后取得的结果,如果下一次我无法取得同样优秀的结果,那么我将不配得到赞美。

因为这种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给人一种无法掌控自我的感觉。

更好的做法是鼓励,通常针对态度和过程,给人一种可以掌控自我的感觉。

同样的,孩子考100分,父母鼓励他:“宝贝儿你今天得了一百分,这是你认真思考、努力学习的结果,爸爸妈妈都为你感到高兴。”

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同样表示,喜欢听到鼓励,不喜欢听到表扬。他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抱怨:“我每天练琴12个小时,人们却用一句‘天才’掩盖了我所有的努力。”

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能就是被欣赏的渴望,而欣赏,又不等于泛泛地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