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百科 / 多动症
来源: | 作者:佚名 | 发布时间: 1353天前 | 1099 次浏览 | 分享到:

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称多动症、多动综合征,主要指发生于儿童时期,表现为与患者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不稳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综合征。
多动症主要见于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学前班,主要症状是注意难以持久和活动过多。注意难以持久常影响听讲和作业的完成,因而影响学习成绩。也由于活动过多,可影响邻座同学,甚至影响课堂秩序,这可能被老师认为“调皮”。因此,很多成绩不好或调皮的学生都可能被老师和家长怀疑有多动症。这未免有夸大之嫌。在考虑儿童是否有多动症时需要注意:儿童维持注意的能力与年龄和发育有关,年龄较小或发育迟钝者维持注意的能力较差、持续的时间较短。另一特点,儿童的好动,好奇尤其是一种天性。适当的多动不是坏事。另外,影响学习成绩和引起多动的原因不只是多动症,还有其他因素如发育障碍,疾病因素也都应考虑到。
 
    多动症儿童的特征
    1.注意障碍 患者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很难将注意力较长时间集中于某一项活动,主动注意保持时间达不到年龄和智商相应的水平。患者上课时常表现得心不在焉,对老师的讲课就好像没有听一样。在课堂作业或其他作业时不注意细节,常因粗心大意出错。患者在开始也许能够坚持将注意集中在作业或游戏活动中,但难以持续到作业或游戏完成,常自行改换另一种活动。患者上课时注意很容易被外界干扰,做作业时也容易注意分散,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常常回避需要集中精神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家庭作业。患者做事常丢三落四,经常遗失玩具或学习工具等。在社交场合,也可以表现为心不在焉,频繁改换话题,不听他人讲话,不遵守活动的细节或规则等。
    2.活动过多 表现为好动,坐不住,难以安静地玩耍。上课时小动作多,在座位上手脚动个不停,屁股在椅子上扭来扭去。喜欢玩东西,东张西望,和其他同学讲话,甚至离开座位走动。话多,喜欢招惹别人,好奔跑喧闹,容易和别人起冲突。
    3.情绪不稳、行为冲动 患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情绪不稳定,遇到事情往往过分激动,常与同伴争吵或打架,行为不顾及后果。患者的要求必须立即满足,否则就哭闹、发脾气。好插嘴,经常会打断别人的谈话,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好冒险,容易出事故。
    4.学习困难 患者虽然智力上没有什么问题,但由于注意障碍、多动和认知障碍的影响,患者常常出现学习困难、成绩明显落后于其智力应有的水平。
 
    多动症治疗方法
    多动症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需要相关学科的医师(精神科、儿科、神经科、儿童保健科、初级保健医师)配合,针对患者不同发育时期,采取长期、多模式、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法。
    1.心理治疗
    (1)行为治疗: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帮助患者用新的有效行为来替代不适当的行为。包括一系列不同的干预方法,目的是强化良好行为,改善不良行为。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包括正性强化法、暂时隔离法、消退法、示范法和反应代价法。行为治疗要家庭、治疗机构和学校三方面结合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2)认知疗法:主要解决患者的冲动性问题,目的是提高患者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考虑后果、并克制自己的冲动行为,选择恰当的行为和方式。
    (3)家庭治疗:主要针对有家庭问题、父母教育方式不恰当、伴有品行障碍或其他问题、父母不同意接受药物治疗者。帮助父母认识到存在的家庭问题,学会解决家庭问题的技巧,能用适当的方法与子女进行交流,有效的避免冲突。学会使用正确方式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
    2.药物治疗 通常是症状明显并影响了各种功能的患者,目的是改善患者的注意障碍、减少多动、增强对冲动的控制、提高社交技能等。常用的药物有中枢兴奋剂、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抗抑郁药、α2-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等。此类药物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自行滥用。

  怎样判断儿童多动症
(1)符合1)或者2):
   1)下述注意障碍症状中有6项(或更多)达到适应不良和与发育水平不一致的程度,至少持续6个月:
注意障碍:

  1. 在学校作业、工作或其他活动常不能密切注意有关细节或犯粗心的错误。

  2. 在作业或游戏活动中常难以维持注意。

  3. 当直接对他说话时似乎不在听。

  4. 在学校或工厂常不能遵守指令和不能完成学业、工作或责任(不是由于对立行为或不能理解指令)。

  5. 常难以组织工作和活动。

  6. 常躲避、不喜欢或不愿意从事需要维持精力努力的工作(如学校作业或家庭作业)。

  7. 常丢失学习或活动必须的东西(如玩具、作业本、铅笔、书)。

  8. 注意很容易被外界刺激分散。

  9. 日常活动中忘形大。

  10. 下述多动-冲动症状中有6项(或更多)达到适应不良和与发育水平不一致的程度,至少持续6个月:

活动增多:

  1. 常手脚不停地动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2. 常在教室或其他必须保持坐的场合离开座位。

  3. 常在不宜走动或攀爬的场合过多地跑来跑去或攀爬(青少年或成人可以仅限于不安的主观感)。

  4. 常难以安静地游戏或进行娱乐活动。

  5. 常忙碌不停,仿佛装有发动机一样不停地动。

  6. 常话多。

冲动:

  1. 多动-冲动或注意障碍症状出现于7岁之前。

  2. 由症状引起的损害出现在两种或多种场合(如在学校或家里)。

  3. 必须有证据表明在社交、学习或其他功能的明显损害。

  4. 症状不是由其他精神障碍引起,也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比如心境障碍)来解释。

  5. 常在问题未说完之前冲口说出话来。

  6. 按先后地活动中常难以等候自己的顺序。

  7. 常打扰或侵扰他人(如干扰节目或谈话)。